本奏
基本解釋
即奏本。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蘇福省減賦詔》:“朕覽 秀胞 本奏,歷述 蘇 省所屬郡縣新附四民,前經胡妖抽捐抽稅,竭盡爾等脂膏。”
成語(Idiom):本奏(běn zòu)
發音(Pronunciation):běn z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以自己為例,告誡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本奏”源于《左傳·襄公十二年》:“本奏,以我為例,告誡他人。”意思是以自己為榜樣或借鑒,來警示、勸告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用于提醒他人要以自己為鑒,警示他人不要犯相同的錯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左傳》記載,當時齊國國君襄公因為政治失策,導致國家陷入困境。襄公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寫了一篇文章,標題為“本奏”,意為以自己為例,告誡他人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字組成,前一個字“本”表示自己,后一個字“奏”表示告誡他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演講中用自己的失敗經歷作為本奏,告誡大家要謹慎行事。
2. 這位老師總是以自己為本奏,教育學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本奏”理解為“以自己為本,奏警示他人”,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以身作則”、“以我為戒”等,進一步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作文中寫了自己的錯誤經歷,希望能給同學們做個本奏。
2. 初中生:老師在班會上以自己的經歷作為本奏,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
3. 高中生:我在演講比賽中以自己的失敗為本奏,希望能給同學們一些啟示。
4. 大學生:在社團活動中,我以自己的經驗為本奏,告訴大家如何有效組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