緹麾
成語(Idiom):緹麾
發音(Pronunciation):tí h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帶著紅旗的將領或軍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緹,古代軍隊中的一種標志,用紅色染制;麾,指軍旗。緹麾原指將領或軍隊的旗幟,后來泛指將領或軍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將領或軍隊的威武和英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楊駿傳》中記載了一個關于“緹麾”的故事。據傳,晉朝時期,楊駿是西晉皇帝司馬睿的孫子,他非常勇敢,善于用兵。有一次,楊駿率領軍隊出征,他的旗幟上掛著紅色的緹麾,使得敵軍望風而逃。從此以后,“緹麾”成為形容將領或軍隊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為“緹麾”,沒有其他修飾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將軍舉著緹麾,帶領軍隊沖鋒陷陣。
2. 這支隊伍的緹麾在夜晚格外醒目,士兵們精神抖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將“緹麾”與將領或軍隊的形象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戰場上,將領手持紅色的緹麾,帶領著勇猛的軍隊,威風凜凜地沖鋒陷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軍事制度和軍旗標志的知識,深入了解中國古代軍事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的隊旗就是一面緹麾,非常有氣勢。
2. 初中生:這部電影中的將軍手持緹麾,率領軍隊保衛家園。
3. 高中生:歷史書上記載,古代將領常常以緹麾作為標志,以顯示自己的威嚴和威力。
4. 大學生:在古代戰場上,緹麾的出現往往能夠鼓舞士氣,使軍隊更加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