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戎
基本解釋
(1).五種兵器。
(2).古代泛指我國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五戎、六狄之人民。” 唐 張九齡 《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詩:“聞風六郡伏,計日五戎平。”
(3).五種兵車。《周禮·春官·車仆》“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蘋車之萃,輕車之萃” 漢 鄭玄 注:“萃,猶副也。此五者皆兵車,所謂五戎也。戎路,王在軍所乘也;廣車,橫陳之車也;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蘋,猶屏也,所用對敵自蔽隱之車也;輕車,所用馳敵致師之車也。”
(4).五種導致戰爭之道。《逸周書·柔武》:“維 周 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淫。一曰王觀幸時,政匱不疑;二曰獄讐刑蔽,奸吏濟貸;三曰聲樂□□,飾女滅德;四曰維勢是輔,維禱是怙;五曰盤游安居,枝葉維落。五者不距,自生戎旅。” 孔晁 注:“言五者不禁,戎之道也。”
成語(Idiom):五戎(wǔ róng)
發音(Pronunciation):wǔ r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五個戎族,指古代中國周朝時期周王朝統一中國之前,中國東部地區的五個戎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戎是指周朝時期中國東部地區的五個戎族,包括東戎、南戎、西戎、北戎和中戎。這五個戎族是周王朝統一中國之前的部落,他們經常與周王朝進行戰爭。成語“五戎”用來形容中國古代時期的戰亂和割據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混亂不安的局勢,以及各種勢力爭斗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區或國家內部各個勢力之間的沖突和對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五戎”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歷史。周朝時期,中國東部地區的五個戎族經常與周王朝發生沖突。這五個戎族分別是東戎、南戎、西戎、北戎和中戎。周王朝通過一系列的戰爭最終統一了中國,結束了五戎的割據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內部五戎四起,處于混亂不安的狀態。
2. 在這個時代,各個勢力之間像五戎一樣爭斗不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五戎”。可以想象五個戎族在戰斗中爭奪領地,形成混亂的局面,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周朝的歷史和中國古代的部落戰爭,以及周王朝統一中國的過程。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語“五戎”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小鎮上的各個勢力之間像五戎一樣爭斗不休。
2. 初中生:歷史課上學到,周朝時期中國東部地區有五個戎族,他們經常與周王朝進行戰爭,形成了五戎的局面。
3. 高中生:通過學習歷史,我們可以了解到五戎時期中國處于割據狀態,直到周王朝統一了中國。
4. 大學生:在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時,我們可以深入探討五戎時期中國社會的政治和軍事情況。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