脣敝舌腐
成語(Idiom):脣敝舌腐 (chún bì shé fǔ)
發音(Pronunciation):chún bì shé f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空洞、無實質內容的說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脣敝舌腐意為嘴唇破損、舌頭腐爛,比喻言語空洞、無實質內容,也形容人說話枯燥無味,毫無新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言辭空洞、無實質內容的演講、講話或文章。也可用于批評某人說話無聊、無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脣敝舌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魏書·孫盛傳》中,原文為“嘴唇敝破,舌頭腐爛”。故事中,孫盛是魏國的一個官員,他的嘴唇破損、舌頭腐爛,導致他說話含糊不清,言辭空洞。因此,脣敝舌腐成為了形容言辭空洞、無實質內容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脣敝舌腐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形容詞和兩個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完全是脣敝舌腐,沒有一點新穎的觀點。
2. 這篇文章寫得太脣敝舌腐了,讀起來毫無興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脣敝舌腐”拆分為“脣敝”和“舌腐”,分別代表嘴唇破損和舌頭腐爛,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嘴唇破損、舌頭腐爛的樣子,來形象化地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言辭有關的成語,如“言簡意賅”、“言之有物”等,來擴展對言辭表達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文寫得太脣敝舌腐了,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這個演講太脣敝舌腐了,聽得我都想睡覺了。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觀點太脣敝舌腐了,完全沒有說服力。
4. 大學生:他的演講內容太脣敝舌腐了,毫無創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