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玃
基本解釋
即鳱鵲。喜鵲。 晉 葛洪 《抱樸子·譏惑》:“干玃識往,歸終知來。玄禽解陰陽,虵螘遠泉流。”
成語(Idiom):干玃(gàn jū)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j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的狀態破舊、破敗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玃一詞由“干”和“玃”兩個字組成。其中,“干”表示干燥、枯竭,引申為破舊、破敗;“玃”原指鳥類的臟兮兮的羽毛,后來引申為不堪、破舊。因此,干玃形容人或事物的狀態破舊、破敗不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玃一詞多用于形容房屋、衣物、物品等破舊不堪的狀態。也可用于形容人的形象、容貌等不整潔、破敗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玃一詞的起源尚無明確的故事或典故。根據其字義推測,可能源自古代民間生活中對于破舊不堪的場景的描繪,后來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玃為形容詞的結構,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間屋子年久失修,已經干玃不堪了。
2. 他的衣服破爛不堪,整個人看起來干玃不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干玃”拆解為“干”和“玃”,并與破舊、破敗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形容破舊不堪狀態的成語,如“破落”、“破敗”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個玩具已經干玃了,不能再玩了。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書包上滿是破洞,看起來干玃不堪。
3. 高中生(16-18歲):這座廢棄的建筑已經干玃成了廢墟。
4. 大學生及以上:這家旅館的設施過于陳舊,已經干玃不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