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譴
基本解釋
斥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喬女》:“ 烏頭 夫妻有小過,輒斥譴不少貸?!?/p>
成語(Idiom):斥譴(chì quǎn)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q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批評、指責他人的過錯或錯誤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斥譴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斥意為嚴厲地批評指責,譴意為責備或指責。斥譴的基本含義是批評、指責他人的過錯或錯誤行為。這個成語常用于表達對他人不當行為的嚴厲譴責,通常含有強烈的批評意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斥譴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對他人的不當行為進行批評和指責的場景。例如,在工作場合,如果有人對工作不負責任,你可以使用斥譴來表達對其行為的不滿。在家庭生活中,如果有人做了不道德或不負責任的事情,你也可以使用斥譴來表達對其行為的譴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斥譴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則故事。據說,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經在街上遇到一個偷竊的人。子路立即大聲斥責了這個人,并將其抓住交給了官府。這個故事中的斥責行為被后人引用并形成了成語斥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斥譴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斥”為動詞,表示批評、指責;“譴”為賓語,表示被批評、指責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不負責任的行為而遭到了老板的斥譴。
2. 我們應該對不誠實的行為進行斥譴,不能縱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你可以通過將“斥譴”拆分成兩個部分來記憶這個成語。記住“斥”表示批評、指責,而“譴”表示被批評、指責的對象。你可以將這兩個部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記憶圖像,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斥譴相關的成語,如“斥責”、“譴責”等。通過學習這些成語,你可以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并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斥譴了我因為沒有完成作業。
2. 初中生(14歲):他因為欺負同學而受到了斥譴。
3. 高中生(17歲):政府斥譴了那些違法建設的企業。
4. 大學生(20歲):學校斥譴了學生們在圖書館大聲喧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