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名
基本解釋
毀壞聲名。《國語·越語下》:“得時不成,反受其殃。失德滅名,流走死亡。”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
成語(Idiom):滅名(miè míng)
發音(Pronunciation):miè m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滅去名聲,消除名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滅名是指消除個人的名聲或聲譽,使其完全喪失或被人遺忘。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的名聲受到嚴重損害,無法挽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滅名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某人因某種原因而名譽掃地,喪失了原本的聲譽和地位。可以用于描述政治家、企業家或其他公眾人物的名聲遭受破壞,也可以用于描述個人在社會上的形象受到嚴重損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滅名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既滅名,遂創立基業。”這是指劉邦在起兵反秦的時候,放棄了自己的家族姓氏“劉”,改名為“趙歇”,以避免秦朝的追捕。后來,劉邦成功建立了漢朝,恢復了自己的姓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滅為動詞,名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丑聞曝光后,他的名聲徹底滅名了。
2. 那位明星因為涉及貪污案件,滅名于娛樂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滅名理解為“名聲被滅”,形象地表示名聲被消除或喪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名譽、聲譽相關的成語,如“名垂青史”、“名聲大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級里做了很多壞事,所以他的名聲滅名了。
2. 初中生:這位歌手因為涉及抄襲案,名聲徹底滅名了。
3. 高中生:那位政治家因為被曝光貪污,名聲遭受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