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
基本解釋
(1).無人扶助。《左傳·僖公十五年》:“《歸妹》之《睽》,猶無相也。” 杜預 注:“《歸妹》,女嫁之卦;《睽》,乖離之象,故曰無相。相,助也。” 陸德明 釋文:“相,息亮反。”《禮記·仲尼燕居》:“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 孔穎達 疏:“相,謂扶相。”
(2).佛教語。與“有相”相對。指擺脫世俗之有相認識所得之真如實相。 南朝 梁 蕭統 《和梁武帝游鍾山大愛敬寺詩》:“神心鑒無相,仁化育有為。” 唐 姚合 《過欽上人院》詩:“有相無相身,惟師説始真。”
(3).沒有福相。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九:“父母無相,惟生六女,無有一男。”
成語(Idiom):無相
發音(Pronunciation):wú x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相貌或形象,形容人或事物沒有任何特征或特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相是指沒有特定的外貌或特征,既沒有相貌也沒有形象。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沒有任何特征或特點,無法被辨認或區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相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多種場景,例如形容某個人長相平凡,沒有任何特點;形容某個事物沒有任何特征,無法被辨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相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佛教經典中的“無相無作”概念。佛教中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無常和無我,沒有固定的外貌或特征,因此無相成為了佛教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后來,這個概念被引申為成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沒有任何特征或特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相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無”和“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長得無相,我一直都記不住他的樣子。
2. 這個地方沒有任何標志性建筑,看起來非常無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無相”與“沒有相貌或形象”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沒有任何特征的人或事物,用來形容無相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佛教中的“無相無作”概念,以及其他與相貌、特征相關的成語,如“異相”、“相貌堂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水平無相,每幅畫都很難辨認。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建筑風格非常無相,沒有任何獨特之處。
3. 高中生:小說中的主人公沒有明顯的特征,可以說是一個無相的人物。
4. 大學生:這個電影的劇情發展非常無相,沒有任何懸念或意外。
5. 成年人:這個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沒有任何特點,可以說是無相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