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ú fù wú jūn ㄨˊ ㄈㄨˋ ㄨˊ ㄐㄩㄣ無父無君(無父無君)
孟軻 斥責 墨翟 、 楊朱 之語。后以譏刺無倫常者。《孟子·滕文公下》:“ 楊氏 為我,是無君也; 墨氏 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宋 朱熹 《答汪尚書書》:“是以 孟子 推言其禍,以為無父無君,而陷於禽獸,辭而闢之,不少假借。” 冰心 《斯人獨憔悴》二:“ 化卿 便上下打量了 穎石 一番,冷笑說:‘率性連白鞋白帽,都穿戴起來,這便是無父無君的證據了。’”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無父無君
成語(Idiom):無父無君
發音(Pronunciation):wú fù wú j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父親、沒有君主,形容人民沒有領導或統治者,處于無政府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國家或社會缺乏領導或統治者的狀態。它暗示了沒有領導者的社會將陷入混亂和無序之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政治或社會領域的無序狀態,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些組織或團體的無組織管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當時,中國分裂為七個國家,各國爭奪領土和權力,沒有一個統一的君主來領導整個國家。這種無政府狀態導致了社會的混亂和動蕩。因此,人們用“無父無君”來形容這種無序的局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父無君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兩個雙音節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長期處于無父無君的狀態,社會秩序非常混亂。
2. 沒有領導者,這個組織就陷入了無父無君的狀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無父無君”與沒有父親和君主的社會狀態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沒有領導者的社會,處于混亂和無序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歷史,了解戰國時期的政治局勢和不同國家之間的爭斗。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政治和社會無序相關的成語,如“無序之源”、“亂世之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班級沒有班長,就像是一個無父無君的社會。
2. 初中生:沒有老師的管理,學校就會變成無父無君的狀態。
3. 高中生:政府的腐敗導致了社會的無父無君。
4. 大學生:在沒有領導的情況下,學生會組織起來,避免陷入無父無君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