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鬩
成語(Idiom):盱鬩(xū xì)
發音(Pronunciation):xū x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心思縝密,謹慎小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盱鬩起源于《左傳·襄公十八年》,原意是指觀察敵情,防備敵人的進攻。后來引申為形容人心思縝密,謹慎小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處理事情時謹慎小心,不敢掉以輕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十八年》是一篇古代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齊國襄公的事跡。故事中,襄公派人去觀察敵情,要求他們要盱目而鬩意,即要觀察敵人的動態,同時要保持警惕。這個故事后來被引申為成語盱鬩,形容人心思縝密,謹慎小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盱鬩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每個細節都非常盱鬩,從不馬虎。
2. 在談判中,你需要保持盱鬩的態度,不要輕易泄露底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盱鬩的發音“xū xì”與“細細”的發音相近,聯想到謹慎小心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謹慎小心相關的成語,如“小心翼翼”、“謹言慎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前都會盱鬩地檢查一遍書包,確保沒有忘帶任何東西。
2. 初中生:在面對陌生人時,我們應該保持盱鬩的態度,不輕易相信對方。
3. 高中生:寫論文時,要對每個觀點都進行盱鬩的思考和論證。
4. 大學生:在找工作時,要對每個職位的要求進行盱鬩的分析,看是否適合自己。
5. 成年人:在簽署合同之前,我們要盱鬩地閱讀每個條款,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