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降
基本解釋
遞減。《北史·魏紀四·宣武帝》:“既以衰服在上,公卿不得獨釋於下,故於朕之授服,變從練禮。已下復為節降,斟酌古今,以制厥衷。”
節降(jié jiàng)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j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節約的基礎上再減少,形容極為節儉或精打細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降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的成語,表示在原本已經很節約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減少。它強調了節約和節儉的重要性,表達了不浪費資源、精打細算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在使用資源、開支等方面非常節約和精打細算,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組織或國家在財政、物資等方面的節約措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節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一》中。當時,齊國的財政困難,國王向大臣們征求意見。大臣們紛紛提出減少開支的建議,但齊王并不滿意。直到有一位名叫孫臏的謀士提出“不如節降”,意思是在原本已經很節約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減少,齊王才非常滿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降是一個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的成語,結構為“形容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節降得非常厲害,從不浪費任何東西。
2. 這個組織一直以來都非常節降,每一分錢都用在了刀刃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節約”和“減少”相關的形象進行聯想記憶。比如,想象一個人在手上握著一束鈔票,然后他把其中一部分鈔票剪掉,再把剩下的部分放入腰包中,以此來表示“節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節約、節儉相關的成語,如“儉以養德”、“節衣縮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會節降用水,不用水龍頭洗手,用水杯洗。
2. 初中生:我們班上一位同學非常節降,每次買東西都會比較價格,選擇最實惠的。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學會節降,不浪費時間和精力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4. 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節降開支,合理安排生活費用。
5. 成年人:節降是一種美德,只有節約資源,才能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