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常
基本解釋
(1).猶未嘗。未曾,不曾。《秦併六國平話》卷上:“自臨陣以來,未常有此大捷?!?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楔子:“小子相人多矣,未常有這等一莊事。”《水滸傳》第九三回:“﹝ 李逵 ﹞忽轉念道:‘外面雪兀是未止?!睦锵胫?,身體未常動撣,卻像已走出亭子外的一般。”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太保代父肅客,自晨至午,既無他語,亦未常少移徙,正襟危坐,待父歸,始揖而退?!?br>(2).猶未嘗。用在否定詞前,構成雙重否定,委婉地表示肯定。 明 李贄 《讀史·晁錯》:“ 漢文 有 漢文 之術數也, 漢高 有 漢高 之術數也……以至六家九流,凡有所挾以成大功者,未常不皆有真實一定之術數。”參見“ 未嘗 ”。
成語(Idiom):未常
發音(Pronunciation):wèi ch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固定的、常常的狀態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未,指沒有;常,指固定、經常。未常表示沒有固定的、常常的狀態或行為,即不經常、不固定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為或狀態不穩定、不規律,或者某事情發生的頻率不高,不固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未常這個成語出自《莊子·養生主》篇。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他在這篇文章中講到了人的養生之道。其中有一句話是:“未常之道,何常之有?”意思是說,人的養生之道就是沒有固定的、常常的狀態或行為,因為世界萬物都是在變化中的,沒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后來,這句話就演變成了成語“未?!薄?/p>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未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形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態度未常,時而積極,時而懶散。
2. 這個項目的進展未常,難以預測什么時候能完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未?!辈鸱譃椤拔础焙汀俺!眱蓚€字,未表示沒有,常表示固定、經常。可以通過這兩個字的意思來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穩定、變化相關的成語,如“常態”、“波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的學習態度未常,有時候很認真,有時候又不想學習。
2. 初中生:這個電影院的票價未常,有時候很便宜,有時候又很貴。
3. 高中生:老師的教學風格未常,有時候很嚴厲,有時候又很和藹。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工作時間未常,有時候要加班到很晚,有時候又很早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