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
基本解釋
◎ 達賴 Dálài
[Dalai Lama] “達賴喇嘛”的簡稱
詳細解釋
見“ 達賴喇嘛 ”。
成語(Idiom):達賴
發音(Pronunciation):dá l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謙虛恭敬,待人有禮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達賴一詞源于藏語,原意為“海洋的教主”,也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最高領袖。在漢語中,達賴成為了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來形容人謙虛恭敬、待人有禮貌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達賴一詞常用于夸獎一個人的有禮貌和謙虛的行為。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時表現出的尊重和禮貌,也可以用來表達對一個人的贊揚和欽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達賴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最初是指藏傳佛教的最高領袖,后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一個人的有禮貌和謙虛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達賴是一個形容詞,可以用來修飾人的態度和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待人有禮貌,真是個達賴之人。
2. 她的謙虛和禮貌讓人覺得她就像一個小達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達賴”與“待來”進行聯想,表示一個人待人有禮貌、恭敬謙虛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達賴的信息,包括其在藏傳佛教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對藏族人民的影響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對老師總是很有禮貌,真像個小達賴。
2. 初中生:她待人謙虛,像個小達賴一樣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3. 高中生:他的謙遜和禮貌令人敬佩,仿佛是一個年輕的達賴。
4. 大學生:她的待人態度真是像個達賴,總是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