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塞
基本解釋
[釋義]
(1) 基本義:(動)堵塞。
(2) (形)交通不便;偏僻;風氣不開。
(3) (形)消息不靈通。
[構成]
并列式:閉+塞
[例句]
消息閉塞。(作謂語)交通閉塞地區。(作定語)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堵塞) stop up; close up
2.(交通不便) hard to get to; out-of-the-way; inaccessible
3.(消息不靈通) unenlightened; out of touch
4.{電} blocking; blockage; bottoming; emphraxis; occlusion; occlusio oblitelation; paralysis; rejection; seclusion
詳細解釋
◎ 閉塞 bìsè
(1) [stop up;close up]∶堵塞不通
閉塞眼睛捉麻雀
管道閉塞
(2) [block]∶以閉塞信號系統管理 [火車]
◎ 閉塞 bìsè
(1) [hard to get to;out-of-the-way]∶交通不便;偏僻
以前這一帶交通閉塞
(2) [unenlightened]∶消息不靈通
消息閉塞
(1).堵塞。《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琴》:“如有所窮困,其道閉塞,不得施行,及有所通達而用事,則著之於琴,以抒其意,以示后人。” 宋 蘇轍 《乞罷修河司札子》:“ 李偉 輒敢獻言,欲閉塞北流,回復 大河 。” 聞一多 《死水·聞一多先生的書桌》:“鋼筆說煙灰閉塞了他的嘴。”
(2).交通不便;偏僻。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其疊級架梯,亦久廢無存,今遂不覺閉塞。余謂不閉塞不奇也。”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六:“其地閉塞不通久矣。” 丁玲 《杜晚香·“媽媽”回來了》:“ 杜晚香 仍舊留在這個閉塞的小山溝。”
(3).消息不靈通。 宋 蘇軾 《答李端叔書》:“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駡。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八:“我深居窮鄉僻壤,已變成聾盲之輩,既看不到,又聽不見,對外邊的情況,毫無所知,深感閉塞。”
(4).風氣不開通。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拳術與拳匪》:“譬如說某地風氣閉塞,也未必無一二開通的人,但記載批評,總要據大多數立言,這一二人決遮不了大多數。” 王西彥 《一個小人物的憤怒》:“為了得到她,他的風氣閉塞的家鄉,博得一身狼藉的名聲,好像別人所詬罵的,他把她‘拐騙’出來了。”
成語(Idiom):閉塞(bì sè)
發音(Pronunciation):bì s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道路、河流等因為某種原因而被封閉或堵塞,無法通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閉塞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交通線路或河流因為某種原因而被封閉或堵塞,無法通行。它常用來形容交通不便、信息不暢、思想閉塞等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閉塞一詞可以用于描述交通線路、河流、信息渠道等被封閉或堵塞的情況。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思想閉塞、眼界狹窄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閉塞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四年》中。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郤缺因為在朝廷上直言不諱,被貶到一個交通閉塞的地方。閉塞一詞由此衍生出來,用來形容交通不便或信息封閉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閉塞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山區交通閉塞,很難進出。
2. 由于信息閉塞,他對這個事件一無所知。
3. 他的思想閉塞,不肯接受新的觀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閉塞的發音“bì sè”與“必死”進行聯想,形象地表示交通線路或河流被封閉,無法通行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閉塞相關的成語,如“閉月羞花”、“閉門造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5-12歲):山區的小路很閉塞,我們去旅行很困難。
2. 初中生(13-15歲):在信息閉塞的年代,人們很難獲取到最新的科技資訊。
3. 高中生(16-18歲):思想閉塞的人往往無法接受新的觀點,限制了自己的發展。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閉塞”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