镠銕
成語(Idiom):镠銕
發音(Pronunciation):liú ti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才華或技能超群,出類拔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镠銕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詞語組成,其中“镠”指的是镠子,是古代一種用來打制金屬的工具,代表著工匠的技藝;“銕”指的是鐵,代表著金屬的堅固和鋒利。镠銕這個成語通過比喻,形容一個人的才華或者技能非常出眾,超過了一般人的水平,如同金屬經過打磨一樣,更加鋒利、堅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镠銕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各個領域的人才,例如在學術、藝術、體育等方面,都可以用镠銕來形容那些出類拔萃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镠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董仲舒傳》中。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學問非常淵博,才華出眾。在他的一次講學中,有人問他為什么能夠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他回答說:“我練就了镠銕之才。”這個回答形象地比喻了他才華超群,非常出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镠銕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詞語組成,通過比喻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華或者技能非常出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畫技真是镠銕,每一幅作品都讓人驚嘆不已。
2. 這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堪稱镠銕,對科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镠銕”與“刀劍”聯系起來,因為刀劍鋒利堅固,而镠銕也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才華出眾,就像刀劍一樣鋒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董仲舒這位思想家和政治家的生平和貢獻,以及其他類似于镠銕的成語,如“才高八斗”、“出類拔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數學成績真是镠銕,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
2. 初中生(13-15歲):她的樂器演奏技術真是镠銕,每次音樂比賽都能獲得冠軍。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寫作水平真是镠銕,每篇文章都充滿了深度和思考。
4. 大學生(19-22歲):他的領導能力真是镠銕,每次團隊合作都能夠取得卓越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