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
基本解釋
亦作“ 八溢 ”。亦作“ 八羽 ”。古代天子用的一種樂舞。佾,舞列,縱橫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論語·八佾》:“ 孔子 謂 季 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朱熹 集注:“佾,舞列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薄?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禮樂志二》:“千童羅舞成八溢?!?顏師古 注:“溢與佾同。佾,列也?!?南朝 宋 王韶之 《開封府君歌》:“堂獻六瑚,庭舞八羽。” 唐 楊炯 《盂蘭盆賦》:“鏗九韶,撞六律;歌千人,舞八佾。”
成語(Idiom):八佾(bā yì)
發音(Pronunciation):bā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八佾是指古代祭祀時用來承載神像的八種禮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佾是古代祭祀禮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承載神像的八種禮器。八佾包括八種不同的器物,分別是:佾(yì)、車(chē)、旌(jīng)、幡(fān)、柚(yòu)、幄(wò)、幢(chuáng)、蓋(gài)。八佾代表著古代祭祀的莊嚴與神圣,也象征著尊重和崇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八佾常用于形容莊重、隆重的場合,也可用來形容人的態度莊重、嚴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儀式。古代的祭祀儀式非常莊重,八佾作為祭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人們對神靈的敬意和崇拜之情。八佾的使用既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象征,體現了古代人們對神圣的追求和尊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八佾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隆重的儀式上,八佾排列整齊,莊嚴肅穆。
2. 他的舉止莊重嚴肅,就像一副八佾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八種禮器的名稱記憶起來,來幫助記憶八佾這個成語。例如,可以用“佾車旌幡柚幄幢蓋”這樣的順口溜來記憶八佾的八種器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古代祭祀儀式和禮儀的知識,可以更好地理解八佾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祖國的慶典上,八佾排列整齊,非常漂亮。
2. 初中生:他的舉止莊重嚴肅,就像一副八佾一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高中生:在重要的場合上,八佾的出現讓整個儀式顯得莊嚴肅穆。
4. 大學生:八佾是中國古代祭祀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人們對神圣的追求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