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王
基本解釋
舊時教書先生自嘲之詞。如:俗語說:家有十擔糧,不作小兒王。
成語(Idiom):小兒王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ér w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年幼而聰明能干的孩子或年輕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兒王是一個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小兒指的是年幼的孩子,王則是指王者、統治者的意思。這個成語形容年輕人或孩子有著超過他們年齡的智慧和才能,能夠在某個領域或方面表現出色,引人注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兒王這個成語通常用來稱贊年輕人或孩子在某個領域或方面的出色表現。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年輕的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或者一個年輕的藝術家在演出中展現出非凡的才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兒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個年僅十歲的孩子,他聰明機智,才華出眾,被稱為小兒王。這個孩子在政治、軍事和文化方面都有著卓越的才能,引起了當時統治者的注意。因此,人們開始用小兒王這個成語來形容年輕人或孩子的杰出才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小”和“兒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兒王在國際比賽中獲得了金牌。
2. 盡管他只有十幾歲,但他的才華讓人們稱他為小兒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年輕的孩子坐在王位上,展現出非凡的智慧和才能,就像是一個小兒王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小巧玲瓏”、“小李飛刀”等。
2. 閱讀相關的故事或文章,了解更多關于年輕人或孩子才華的故事和成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雖然才五歲,但他畫畫的水平已經很高了,真是個小兒王。
2. 初中生:我班上有一個同學,他在科學競賽中總是拿第一名,真是個小兒王。
3. 高中生:我的朋友只有十七歲,但他已經在音樂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被譽為小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