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果
成語(Idiom):斷果
發音(Pronunciation):duàn g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果實未成熟就被摘取或掉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斷果成語源于《孟子·梁惠王上》:“予有農器之說,不可以不察也。夫農者,歲取于地者也。其有時也,取其時也,其無時也,取其無時也。取其時也,則其實斷而落者多;取其無時也,則其實斷而落者少。”意思是說農民在收獲時要根據果實的成熟程度來采摘,如果時間選擇不當,果實就會斷裂掉落。這個成語后來引申為比喻事物未到成熟就被中斷或毀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斷果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事物未到成熟就被中止或破壞的情況。可以用于各種場景,如工作、學習、人際關系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斷果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農民在收獲時必須根據果實的成熟程度來采摘,以免果實斷裂掉落,導致損失。這個現象被引申為比喻事物未到成熟就被中斷或毀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斷果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計劃還沒有完全實施就被取消了,真是一顆斷果。
2. 這個項目由于資金問題被迫中止,成為一顆斷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斷果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農民在果園里采摘果實,但由于不耐心,他將未成熟的果實摘下,結果果實斷裂掉落,形成了斷果這個成語的意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果”字的成語,如“水果”、“果斷”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摘了一個還沒熟的蘋果,結果它成了一顆斷果。
2. 初中生(14歲):他的計劃在初期階段就被迫中止,成為了一顆斷果。
3. 高中生(17歲):他的夢想因為某些原因未能實現,成為了一顆斷果。
4. 大學生(20歲):這個項目由于資金問題被迫中止,成為了一顆斷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