絺冕
成語(Idiom):絺冕(lí miǎn)
發音(Pronunciation):lí m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追求權勢、富貴而不擇手段,甚至不惜犧牲道德和原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絺冕源自古代君王加冕的儀式。絺冕是一種用絲織成的帽子,用來象征尊貴和權力。成語“絺冕”用來形容追求權勢和富貴的人,他們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甚至不顧道德和原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貶義,用來批評那些為了追求權勢和財富而不擇手段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絺冕”最早出現在《晉書·楊駿傳》中。楊駿是晉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為了追求權勢,不擇手段地迫害和謀害他人,最終導致自己的失敗。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容追求權勢而不擇手段的人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表示一種追求權勢而不擇手段的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真是絺冕至極。
2. 這個政治家為了爭取選舉,不惜絺冕,讓人非常失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絺冕”與追求權勢和富貴的人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戴著絺冕,不擇手段地追求權力和財富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權勢和財富相關的成語和故事,了解其中的道德和原則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當班長,不擇手段,真是絺冕至極。
2. 初中生:這個商人為了賺更多的錢,不惜絺冕,讓人非常失望。
3. 高中生:政治家為了爭取選舉,不擇手段,真是絺冕至極。
4. 大學生:為了攀升職位,他不擇手段,真是絺冕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