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蘭
基本解釋
亦作“ 干闌 ”。亦作“ 干欄 ”。我國古代流行于 長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的一種原始形式的住宅,即用豎立的木樁構成底架,建成高出地面的一種房屋。今西南某些地區還繼續使用。《魏書·獠傳》:“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蘭’,干蘭大小,隨其家口之數。”《北史·獠傳》作“干闌”。《舊唐書·西南蠻傳·南平獠》:“人并樓居,登梯而上,號為‘干欄’。”《新唐書·南蠻傳下·南平獠》:“山有毒草、沙虱、蝮虵,人樓居,梯而上,名為干欄。”
成語(Idiom):干蘭(gān lán)
發音(Pronunciation):gān l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無根之木,比喻沒有根基、沒有根據的言論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蘭是由“干”和“蘭”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干”指的是沒有根基、沒有根據,“蘭”指的是蘭花,比喻美好的事物。干蘭合在一起表示沒有根基的美好事物,形容言論或行為沒有根據、沒有根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多用于形容沒有根據的言論或行為,特別是指那些沒有依據、沒有根基的美好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干蘭的具體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在古代的文獻中有所記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蘭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觀點完全是干蘭,沒有任何根據。
2. 這個項目的計劃太干蘭了,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干蘭”想象成一朵沒有根基的蘭花,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干蘭相關的成語,如“干巴巴”、“無根之木”等,以擴大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解釋完全是干蘭,沒有任何根據。
2. 初中生:老師的批評太干蘭了,沒有考慮到我們的實際情況。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論證過程有些干蘭,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支持觀點。
4. 大學生:政治演講中的很多觀點都是干蘭的,沒有實際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