嵎夷
成語(Idiom):嵎夷(qī yí)
發音(Pronunciation):qī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行為粗野不文明,沒有教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嵎夷一詞由“嵎”和“夷”兩個字組成。“嵎”是指山中的石塊,形狀不規則;“夷”是指粗野、不文明的人。嵎夷成語比喻人的行為粗野、沒有教養,舉止不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嵎夷一詞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粗魯、不文明,可以用于批評他人的不良行為,或者自嘲自己的粗野舉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嵎夷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中。莊子在逍遙游中寫道:“猿猱之屬,率土之濱,率水之濱,各以其類與食也;狐貍之屬,率林之濱,各以其類與食也;嵎夷之眾,率山之濱,各以其類與食也。”這里的嵎夷指的是山中的石塊,表達了人類和動物根據自身的特性和環境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嵎夷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形式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粗野不文明,真是個嵎夷之人。
2. 這些舉止粗魯的人真是嵎夷不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嵎夷”類似的詞語或形象進行聯想記憶,如“嵎夷”與“粗魯”、“不文明”等詞語形象相近,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嵎夷相關的成語,如“嵎嵴不猶”、“嵎嵎夷夷”等,以擴展對于粗野、不文明行為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太嵎夷了,老師都不喜歡他。
2. 初中生:班里有些同學總是嵎夷,不守秩序。
3. 高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遠離嵎夷的行為,樹立良好的形象。
4. 大學生:在校園中,要注意文明禮貌,不要做嵎夷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