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板
成語(Idiom):足板
發音(Pronunciation):zú b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腳下有地方踏腳,比喻有立足之地或有發展前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足板是指用來踩腳的板子,成語“足板”比喻有了腳下的基礎,就能穩定地站立或前進。它形容一個人或事物有了一定的基礎或條件,能夠有所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個人、團體、企業等有了一定的基礎或條件,能夠穩定發展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人才有了一定的學識或技能基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的楚國。楚國有一位名叫公孫衍的人,他年輕時貧窮,只有一對木板做足板。他靠著這對足板勤勞努力地工作,最終成為了一位富商。后來,人們用“足板”來形容有了一定基礎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足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在市場上有一定的口碑和客戶基礎,現在正是他們發展的足板。
2. 他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工作,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基礎,可以說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足板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足板”想象成一個人站在穩定的木板上,代表有了一定的基礎和發展前途。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足板”相關的成語,如“穩如泰山”、“立足點”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年齡:10歲):我學習努力,已經有了一定的數學基礎,現在是進一步學習的足板。
2. 初中生(年齡:14歲):我參加了多次辯論比賽,積累了一定的辯論經驗,現在可以說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足板上。
3. 高中生(年齡:17歲):我通過多次實踐和實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基礎,現在是我追求更高目標的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