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樽
基本解釋
同“ 上尊 ”。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孝宗圣政》:“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
成語(Idiom):上樽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z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非常值得尊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上樽”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樽是古代盛酒的容器,上樽意味著能夠站在主人的身邊,為主人倒酒,表示對主人的尊敬和服從。因此,“上樽”形容人品高尚、行為端正,非常值得尊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適用于各種場合,特別是在表揚他人時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一個叫子罕的人在宴會上站在主人身邊,為主人倒酒,表現出非常謙遜和尊敬的態度。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用,形成了成語“上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樽的結構是“上”+“樽”,表示站在主人身邊為主人倒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品德高尚的人,真是個上樽的好人。
2. 在工作中,他一直堅持公正廉潔,是個上樽的公務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站在主人身邊,為主人倒酒,表示他的尊敬和服從,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以身作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個上樽的好老師,他總是耐心地教我們知識。
2. 初中生:我父親是個上樽的好人,他對待每個人都非常友善。
3. 高中生:我們班的班長是個上樽的學生,他總是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問題。
4. 大學生:我的導師是個上樽的教授,他對待科研工作非常認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