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壽
基本解釋
◎ 中壽 zhōngshòu
[middle age] 次于上壽為中壽,說法不一,約在七、八十歲上下
中壽…爾木拱矣。——《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詳細解釋
中等的年壽。古時說法不一:(1)九十以上。《左傳·昭公三年》“三老” 唐 孔穎達 疏:“上壽百年以上,中壽九十以上,下壽八十以上。” 唐 沉千運 《感懷弟妹》詩:“中壽稀滿百,近世多夭傷。”(2)八十歲。《莊子·盜跖》:“中壽八十。” 漢 王充 《論衡·正說》:“上壽九十,中壽八十,下壽七十。”(3)七十歲。《淮南子·原道訓》:“凡人中壽七十歲。”(4)六十歲。《呂氏春秋·安死》:“中壽不過六十。” 晉 葛洪 《抱樸子·至理》:“ 張蒼 偶得小術,吮婦人乳汁,得一百八十歲。此蓋道之薄者,而 蒼 為之,猶得中壽之三倍。”參見“ 上壽 ”。
壽滿。謂已死。《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洪誠 云:“爾墓之木拱矣”句前,承前文省“及師之入”一句,“中”字應讀去聲,訓“滿”。中壽謂壽滿。全句云:“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壽滿了!等到軍隊回來,你墳上的樹木已經兩手合抱那么粗了。”參閱 洪誠 《訓詁學》第三章第七節。按, 孔穎達 訓為中等的年壽,謂滿百歲。
成語(Idiom):中壽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s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長壽,壽命長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中間;壽,壽命。指人的壽命長久,平均壽命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祝福長壽、健康、幸福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荀子·壽問》中有一則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名叫孟嘗君的貴族,他的壽命極為長久,百姓們稱他為“中壽”。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中為主語,壽為謂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祝福您中壽如松,康健如石。
2. 爺爺奶奶中壽,我們都很開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中壽”想象成一個人,他中間長壽,意味著他的壽命很長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更多與壽命、長壽相關的成語,如“長命百歲”、“福壽綿長”等。
2. 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與長壽有關的習俗和養生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我的爺爺奶奶中壽,可以陪我玩很多年。
2. 初中生:祝福老師中壽,繼續教育我們很多年。
3. 高中生:希望我們的祖國中壽,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