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半
基本解釋
對半。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正須平量,中半分取。”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第一折:“為人憎愛中半,佛也不得人道是哩!”
成語(Idiom):中半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b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時間或空間的一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半是一個表示時間或空間的一半的成語。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整體被平分成兩部分的情況。這個成語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大小、時間的長短或程度的高低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半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各種場景中,比如描述一個比賽的時間、一個任務的完成度、一個地方的大小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它來形容一個人的年齡、一件事情的難易程度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半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列子》這本書。書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去找一個醫生看病,醫生告訴他:“你的病情已經過了中半,不能治療了。”這個故事中的中半就是指時間的一半,后來逐漸演變為表示事物大小、時間長短等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中表示中間,半表示一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比賽的時間已經過了中半,我們要加快進度。
2. 他的年紀已經過了中半,但精力還是很充沛。
3. 這個任務的難度已經過了中半,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中”字和“半”字連起來,形象地表示一半的意思。可以想象一個圓被切成兩半,中間有一個直線將它們連接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時間、空間相關的成語,如“半途而廢”、“中流砥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餅干我分成兩半,你要一半嗎?
2. 初中生:我們的假期已經過了中半,要開始做暑假作業了。
3. 高中生:這個問題的難度已經過了中半,我們需要更多時間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