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難奔,有國難投
成語(Idiom):有家難奔,有國難投
發音(Pronunciation):yǒu jiā nán bēn, yǒu guó nán t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有了家就難以離開,有了國家就難以叛逃。形容對家庭和國家有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表示一個人對家庭和國家有著深厚的感情,無論是家庭的溫暖還是國家的繁榮,都使他難以割舍。他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家庭,也不會背叛自己的國家。這個成語強調了個人對家庭和國家的責任和忠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對家庭和國家的忠誠和歸屬感。可以用來表達對家庭和國家的珍惜和熱愛,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家庭和國家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故事《左傳》。故事中,齊國大夫公孫揮在齊國內亂時,被其他國家的使者邀請離開齊國去其他國家,但他拒絕了,說:“有家難奔,有國難投。”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并列的成語組成,分別是“有家難奔”和“有國難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自己的家庭和國家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感。
2. 這個詩人的作品中流露出了對家庭和國家的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分解為兩個部分來記憶,即“有家難奔”和“有國難投”。可以將這兩個部分與具體的場景和情景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對家庭和國家的重視和尊重,以及人們對家庭和國家的責任和奉獻精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愛我的家庭,有家難奔,有國難投。
2. 初中生: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對我的家庭和國家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感。
3. 高中生:我愿意為我的家庭和國家做出奉獻,因為有家難奔,有國難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