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ài hé lǐ yìng ㄨㄞˋ ㄏㄜˊ ㄌㄧˇ ㄧㄥˋ外合里應(外合裏應)
◎ 外合里應 wàihé-lǐyìng
[act from inside in coordination with attack from outside] 外部行動的同時內里策應,采取聯合攻勢
則這官吏知情,外合里應,將窮民并。——元·無名氏《陳州糶米》
詞語解釋
wài hé lǐ yìng ㄨㄞˋ ㄏㄜˊ ㄌㄧˇ ㄧㄥˋ外合里應(外合裏應)
外面攻打,里邊接應。《前漢書平話》卷上:“ 高皇 大喜,即便來日準備外合里應,拿捉陳豨。”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外合里應
成語(Idiom):外合里應
發音(Pronunciation):wài hé lǐ y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外部和內部的事物相互協調、相互配合,達到整體的和諧統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外合里應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外合”和“里應”兩個詞組成。外合指外部的事物相互協調,形成一個整體;里應指內部的事物相互配合,達到和諧統一的狀態。整個成語強調了外部和內部的協調與配合,以及整體的和諧統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外合里應常用于描述團隊合作、組織管理、藝術創作等方面。它強調了各個成員之間的協作和配合,以及整體的和諧統一。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隊在工作中相互協調,各盡其職,共同達成目標;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組織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協作,以及整個組織的運作效率和穩定性;還可以用來形容藝術作品中各個要素的和諧統一,以及藝術家的創作技巧和才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段記載,漢朝初年,項羽時任楚王,派人去秦國向秦始皇進貢。當時秦始皇想要掌握項羽的實力,于是讓他獻上自己的劍。項羽卻沒有獻上真劍,而是獻了一把木劍。秦始皇問他為什么只獻木劍,項羽回答說:“外合里應。”他的意思是,外面有真劍相配合,里面卻是木劍,形成了一種外合里應的局面。這個故事成為了“外合里應”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合里應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詞組成。其中,“外合”是形容詞,修飾“里應”,表示外部的事物相互協調;“里應”是名詞,表示內部的事物相互配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的工作效率很高,大家都非常外合里應。
2. 這個組織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非常外合里應,整體運作效率很高。
3. 這幅畫的色彩、構圖和細節處理都非常外合里應,給人一種和諧美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外合里應”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團隊或組織的成員在工作中相互協作,各盡其職,形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也可以想象一個藝術作品中各個要素的和諧統一,以及藝術家的創作技巧和才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相關知識,如成語的分類、成語的故事起源等。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團隊合作、組織管理、藝術創作等相關的成語,拓寬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的同學們在合唱比賽中外合里應,獲得了第一名。
2. 初中生:我參加過的一個夏令營里,大家都很外合里應,一起完成了許多團隊任務。
3. 高中生:我們學校的籃球隊在比賽中外合里應,打出了精彩的配合,贏得了冠軍。
4. 大學生:我們的團隊在項目中外合里應,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專長,取得了很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