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顧曲周郎
發音(Pronunciation):gù qǔ zhōu l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顧全大局,不顧個人得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顧曲周郎是由三個姓氏組成的成語,分別是顧、曲和周郎。顧指顧全大局、考慮全面;曲指曲意逢迎、違心取寵;周郎指周瑜,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國時期的人物,以智勇雙全而聞名。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能夠像周瑜一樣,不計較個人得失,而顧全大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沖突或抉擇時,能夠超越個人利益,考慮整體利益。它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有高尚的品德和胸懷,也可以用于批評一個人只顧個人得失而忽視了整體利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顧曲周郎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三國時期。當時,曹操的軍隊圍攻了東吳的都城建業,周瑜作為東吳的重要將領,面對曹操的強大軍隊,需要做出重大的抉擇。最終,周瑜決定放棄自己的個人利益,選擇與劉備聯盟,共同對抗曹操。他的這個決策被譽為“顧曲周郎”,成為了后來形容一個人能夠超越個人利益,顧全大局的典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顧曲周郎是由三個姓氏組成的成語,其中顧和曲都是單音節,周郎是雙音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團隊中,他總是能夠顧曲周郎,為大家著想。
2. 他在工作中總是能夠顧全大局,不顧個人得失,因此備受贊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顧曲周郎”這個成語與周瑜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周瑜在面對抉擇時,能夠超越個人利益,顧全大局。也可以通過將成語的發音與周瑜的名字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期,了解周瑜的事跡和他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顧全大局、舍己為人等,來擴展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很懂事的孩子,總是能夠顧曲周郎,不給爸爸媽媽添麻煩。
2. 初中生:在班級里,她總是能夠顧全大局,不顧個人得失,為大家解決問題。
3. 高中生:面對大學的選擇,他能夠顧全大局,選擇了與父母的意見一致的專業。
4. 大學生:在社團活動中,他總是能夠顧全大局,為大家考慮,使活動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