鵠觀
成語(Idiom):鵠觀(hú guān)
發(fā)音(Pronunciation):hú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高瞻遠矚的眼光和卓越的見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鵠,即天鵝,觀,即觀察。鵠觀比喻具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和卓越的見識,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趨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具有深遠的眼光和卓越的見識,能夠看到事物的全貌,并能做出明智的決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鵠觀”源自于《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敢問鵠觀之明。”這句話是周公(姬旦)對魯國大夫子產(chǎn)的評價。周公對子產(chǎn)的贊賞,表明他具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和卓越的見識,能夠看到事物的本質和發(fā)展趨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其中“鵠”為名詞,表示天鵝;“觀”為動詞,表示觀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具有鵠觀之明,能夠看到問題的關鍵所在。
2. 這位企業(yè)家以鵠觀之眼,抓住了市場的機遇。
3. 領導者應該具備鵠觀的眼光,為團隊做出正確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鵠觀”與天鵝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天鵝通常高飛于天空,擁有廣闊的視野,因此可以形象地理解為具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和卓越的見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目光如炬”、“洞察一切”等,以豐富詞匯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是我們班的鵠觀之星,總能夠看到問題的關鍵所在。
2. 初中生(12-15歲):作為班長,他具備鵠觀之明,能夠看到班級發(fā)展的方向。
3. 高中生(15-18歲):他的鵠觀之眼,使他在選擇專業(yè)時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
4. 大學生(18歲以上):作為學校學生會主席,他需要具備鵠觀的眼光,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