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脄
敦脄(dūn mì)
基本含義:指人的品質或氣質純樸、淳厚,沒有矯揉造作的樣子。形容人心地善良、真誠。
詳細解釋:敦脄是由“敦”和“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敦,指人品純樸、淳厚;脄,指心地善良、真誠。敦脄形容一個人的品質純樸,沒有矯揉造作的樣子,心地善良、真誠。
使用場景:敦脄一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質純樸、淳厚,沒有矯揉造作的樣子。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善良和真誠。例如,當你想贊美一個人的善良和真誠時,可以說他是一個敦脄之人。
故事起源:敦脄一詞最早出自《論語·子罕第十一》。孔子曰:“敦詩以敦世,無折脂之臣。”意思是說,要敦厚地行事,不要成為奉承的人。后來,人們將“敦詩”與“無折脂之臣”合并成“敦脄”,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質純樸、淳厚。
成語結構:敦脄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
1. 他的為人敦脄,深受大家的喜愛。
2. 她是一個敦脄之人,從不會說謊。
3. 這位老師敦脄厚道,受到學生們的尊敬。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敦”字與“脄”字分開記憶,然后再結合起來。敦可以理解為品質純樸、淳厚,脄可以理解為心地善良、真誠。將這兩個意思結合起來,就可以記住敦脄的含義。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質和人格相關的成語,如“淳樸”、“善良”等。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描述一個人的品質和氣質。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敦脄的好同學,總是樂于助人。
2. 初中生:她的為人敦脄,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3. 高中生:他是一個敦脄厚道的人,從不會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
4. 大學生:這位教授敦脄純樸,對學生們非常關心。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