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理
成語(Idiom):寄理(jì lǐ)
發音(Pronunciation):jì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某種事物上,借以排遣心中的痛苦或得到安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寄理一詞中的“寄”是寄托、寄放的意思,“理”指思想、情感。寄理意味著將自己的情感或思想寄托于某種事物上,以此來緩解內心的痛苦或尋求安慰。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在遭遇困難或痛苦時,通過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某種事物上來獲得心靈上的慰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寄理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面對挫折、困難或痛苦時,寄托自己的情感于某種事物上以求得安慰。例如,當一個人失戀時,他可能會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音樂、書籍、旅行等各種事物上,以此來排遣心中的痛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寄理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中。故事中,昭公問左右臣子如何能夠排遣心中的痛苦和憂慮。其中一位臣子回答說:“君子有寄理,小人寄身。”這句話意味著君子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某種事物上,而小人則只顧自己的私利。從此以后,寄理一詞逐漸成為描述人們尋求安慰和解脫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寄理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寄”是動詞,表示寄托、寄放的意思;“理”是名詞,表示思想、情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困境中,他將自己的希望寄理于未來的發展。
2. 她將自己的思念寄理于寫作,以此來排解內心的痛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寄”理解為寄托,將“理”理解為思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同時,可以將寄理與寄托自己的情感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寄理,還有一些相關的成語,如寄情、寄托、寄望等。可以通過學習這些成語來進一步理解和運用寄理。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將自己的夢想寄理于學習,希望能夠成為一名科學家。
2. 初中生:他將自己的熱情寄理于音樂,每天都堅持練習鋼琴。
3. 高中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她將自己的希望寄理于努力學習,以期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他將自己的情感寄理于寫作,以此來舒緩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