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及
基本解釋
(1).達到。《孟子·盡心上》:“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 清 譚嗣同 《致劉淞芙書》:“至于 宋 之 朱子 , 明 之 陳白沙 ,在聲調排偶之中,仍不乏超然自得之致,此詣又何易幾及也?”
(2).差點趕上;幾乎達到。《新五代史·雜傳·和凝》:“ 瓌 戰敗,脫身走,獨 凝 隨之……已而一騎追 瓌 幾及, 凝 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殺之。” 清 馮桂芬 《致李伯相書》:“河身日益高,歲增幾及一尺。”
成語(Idiom):幾及(jī jí)
發音(Pronunciation):jī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幾乎,差不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幾及是一個用來形容數量或程度接近、差不多的成語。它表示兩個事物之間的差距非常小,幾乎可以達到相同的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幾及通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間的相似或接近程度,可以用來描述兩個人的能力、兩個物體的大小、兩個事件的發生時間等等。它可以用在口語和書面語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幾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半夜雷轟》一書中。據說,楊慎在寫這本書時,他的朋友問他為什么不寫一些詩句,于是他便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幾及蒼天震地雷”,用來形容雷聲的威力。后來,人們將這句詩中的“幾及”引申為表示程度接近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幾及是由“幾”和“及”兩個詞組成的。其中,“幾”是用來表示數量或程度的詞,而“及”是用來表示接近或差不多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的成績幾及全班第一。
2. 這個問題的難度幾及我想象。
3. 這兩個地方的風景幾及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幾及”與“差不多”、“相似”等詞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也可以通過構造自己的例句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幾乎”、“差不多”,以擴大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朋友的身高幾及。
2. 初中生:這兩個學校的教學質量幾及。
3. 高中生:他的演講水平幾及專業演講者。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難度幾及我的能力。
5. 成年人:這個城市的發展速度幾及一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