頫仰
成語(Idiom):頫仰(fǔ yǎng)
發音(Pronunciation):fǔ y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上級或有權勢者非常恭敬、順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頫仰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頫”意為屈身下跪,表示恭敬;第二個字“仰”意為仰望,表示敬仰。合在一起,頫仰表示對上級或有權勢者非常恭敬、順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頫仰多用于形容對上級領導或有權勢者的恭敬和順從,常用于正式場合或描述個人行為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在受封為漢王后,曾經拜訪兒時的老師韓王子。當時韓王子對劉邦表示非常恭敬,屈身下跪,仰望劉邦。這個場景被后人形容為頫仰,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上級領導總是頫仰不已,從不敢有絲毫怠慢。
2.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頫仰是一種重要的美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頫仰”這個成語與屈膝下跪的動作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對上級或有權勢者的恭敬和順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尊卑禮儀的重要性,以及在現代社會如何正確對待權威和上級。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老師的教誨十分頫仰,每天都努力學習。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對老師、父母都要頫仰,尊重他們的意見。
3. 高中生:面對考試的壓力,我會頫仰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始終對上級領導頫仰有加,虛心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