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痍
基本解釋
亦作“ 創夷 ”。1.創傷。《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 高帝 蒙霜露,沬風雨,赴矢石,野戰攻城,身被創痍,以為子孫成萬世之業,艱難危苦甚矣。”《三國志·吳志·程普傳》:“攻城野戰,身被創夷。”
(2).指受傷之人。《后漢書·袁譚傳》:“放兵鈔突,屠城殺吏,冤魂痛於幽冥,創痍被於草棘。”
(3).指戰禍造成的破壞。《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于今創痍未瘳, 噲 又面諛,欲搖動天下。”《新唐書·馮盎傳》:“天下初定,創夷未復,大兵之餘,疫癘方作。” 王闿運 《胡公祠碑》:“創夷在側,兵革不息。”
成語(Idiom):創痍(chuàng yī)
發音(Pronunciation):chuàng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爭或災難所造成的傷害、破壞和創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創痍是由“創”和“痍”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創”表示傷害、破壞,而“痍”表示創傷、傷痕。創痍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戰爭或災難給人們帶來的傷害和破壞,以及人們在這些情況下所受到的創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創痍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戰爭、災難等情況下的傷害和破壞。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地區或一個人所經歷的痛苦和困難,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事物或一個組織經歷了重大的損失和打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創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大東》中的一句詩:“創痍君子,協和萬邦。”這句詩原本是用來形容一個君子在戰爭中所受到的傷害和痛苦,但后來逐漸演變為指戰爭或災難所造成的傷害和破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創痍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經歷了戰爭的創痍,但現在已經重建得很美麗了。
2. 這場災難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創痍,我們應該共同努力重建家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創痍”這個成語與戰爭或災難相關的場景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人們在戰爭或災難中所受到的傷害和痛苦,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戰爭和災難相關的成語,如“烽火連天”、“四面楚歌”等,以豐富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戰爭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創痍,我們應該珍惜和平。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經歷了戰爭的創痍,但現在已經煥然一新。
3. 高中生:在這場災難中,人們經歷了巨大的創痍,但也展現出了堅強的生命力。
4. 大學生:這個組織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創痍后,最終崛起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