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婆
成語(Idiom):師婆 (shī pó)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p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懂得許多道理,但自己卻行為不端正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師婆一詞源自于民間故事。師婆原指的是一個女人,她懂得很多道理,卻經常做出不合乎道德規范的事情。因此,師婆在成語中的含義指的是那些明知道應該怎樣做,卻經常做出錯誤行為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師婆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明明知道應該怎樣做,卻經常做出錯誤行為的人。例如,一個人明明知道抽煙對身體有害,卻依然繼續抽煙,就可以用師婆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師婆的故事并沒有具體的傳說或故事起源,但這個成語在民間廣泛流傳,用來形容那些懂得道理卻不按照道理行事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師婆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師”指的是懂得許多道理的人,“婆”指的是行為不端正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盡管他是一位老師,但他卻經常做出一些不合適的行為,真是個師婆。
2. 她明明知道這樣做是錯的,卻還是繼續去做,真是個師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師婆”這個成語與一個懂得許多道理但行為不端正的人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道德規范和正確行為相關的成語,可以幫助擴展詞匯,并提高對語言和文化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明明知道不能作弊,卻還是作弊了,真是個師婆。
2. 初中生:她明明知道抄襲是不對的,卻還是抄襲了,真是個師婆。
3. 高中生:他明明知道應該尊重老師,卻經常對老師不尊重,真是個師婆。
4. 大學生:他明明知道應該遵守學術道德,卻經常發表抄襲的論文,真是個師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