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璲
成語(Idiom):佩璲(pèi pí)
發音(Pronunciation):pèi p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佩戴璲玉。比喻人品高尚,品德純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佩璲是由“佩”和“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佩,指佩戴、系在身上;璲,古代一種玉器,形狀像瑞獸,用來佩戴。佩璲這個成語比喻人的品德高尚,道德純正,如同佩戴了璲玉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佩璲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道德純正,可以用來夸獎他人的優秀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佩璲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宣公十五年》。故事中,晉國宣公見到一個姓姚的人,他的品德非常高尚,宣公非常贊賞他。宣公說:“姚子佩璲,吾聞之矣。”意思是姚子的品德就像佩戴了璲玉一樣高尚。后來,人們就用“佩璲”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動詞“佩”和名詞“璲”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高尚,真是佩璲之人。
2. 她一直秉持著高尚的品德,真是佩璲之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佩璲”聯想為佩戴璲玉,表示人的品德高尚,道德純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品德的成語,如“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好學生,品德很佩璲。
2. 初中生:他在班級中總是幫助別人,真是個佩璲之人。
3. 高中生:她是學校的優秀學生代表,品德高尚,堪稱佩璲之女。
4. 大學生:他在大學期間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品德高尚,是個佩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