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鑹
成語(Idiom):排鑹
發音(Pronunciation):pái c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排除雜物,清理污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排鑹是指清除雜物,清理污垢的意思。它比喻清除思想上的雜念,凈化心靈,使人保持純潔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排鑹常用于描述清除混亂、凈化心靈的行為。可以用于教育、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文本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排鑹的故事起源于《莊子·逍遙游》中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莊子告訴人們,人的心靈就像一口井,如果不經常清理,就會積滿雜物,水就會變得渾濁。莊子通過這個寓言故事告誡人們要經常排除雜念,保持心靈的純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排鑹”的結構是“排”+“鑹”。其中,“排”是動詞,表示清除、除去的意思;“鑹”是名詞,表示雜物、污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進行心靈排鑹,保持內心的純潔。
2. 這個社區定期組織清潔活動,對公共區域進行排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清理房間或院子時,認真清除雜物和污垢,以保持清潔整潔的環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清潔、整潔相關的成語,如“掃地出門”、“潔身自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每天晚上都會排鑹我的書桌,讓它保持整潔。
2. 中學生(13-18歲):學習壓力大,我們需要經常進行心靈排鑹,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3. 大學生(19-22歲):大學生活中,我們應該定期進行心靈排鑹,提高自身的修養。
4.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工作繁忙,但我們也要記得進行心靈排鑹,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