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流
基本解釋
(1).水師。《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乃發習流二千人,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諸御千人,伐 吳 。” 司馬貞 索隱謂習流為“流放之罪人,使之習戰,任為卒伍,故有二千人。”然 徐天祐 《吳越春秋注·勾踐伐吳外傳》以為“ 笠澤 之戰, 越 以三軍潛涉,蓋以舟師勝,此所謂習流,是即習水戰之兵。” 顧炎武 《日知錄·史記注》亦以“習流謂士卒中之善泅者別為一軍。《索隱》乃曰流放之罪人,非也。”今從后說。亦謂熟習水性。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彼鋸牙而鉤爪,又巡 江 而習流。” 清 貝青喬 《咄咄吟》:“新募餘皇慣習流,分成偏伍聚江頭。”
(2).今從后說。亦謂熟習水性。
成語(Idiom):習流
發音(Pronunciation):xí l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習慣或風格的流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習流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習指習慣,流指流派。習流表示某種習慣或風格的流派,通常用來形容某種思想、藝術或技巧在某個領域中的傳承和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習流常常用來描述某個領域內的學派、流派或傳統。它可以用于描述文學、藝術、音樂、舞蹈等領域中的不同風格和傳統,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學科或行業中的不同流派和思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習流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中對習慣和流派的重視。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習慣被認為是人們行為的基礎,而流派則代表了某種文化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因此,習流成為了一個用來描述某種風格或傳統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習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習和流分別表示習慣和流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畫家的作品融合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習流。
2. 這位作家的寫作風格屬于現代派習流。
3. 這個舞蹈團代表了當代舞蹈習流的最高水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習流與習慣和流派的含義聯系起來,同時想象不同領域中的習流,如文學、藝術、音樂等,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不同領域中的習流,如中國古代文學的習流、中國書法的習流、中國繪畫的習流等,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最喜歡的畫家是梁思成,他的習流給我很大的啟發。
2. 初中生:在音樂課上,老師教我們學習不同流派的音樂,我最喜歡古典樂的習流。
3. 高中生:我對中國傳統文學的習流很感興趣,正在閱讀古代文學作品。
4. 大學生:我在學習中國書法的習流,希望能夠掌握這門傳統藝術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