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施
成語(Idiom):官施(guān shī)
發音(Pronunciation):guān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施政,指官員在治理國家、管理事務時采取措施,推行政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官施是由“官”和“施”兩個字組成。官指官員,施指施行、推行。官施指官員在執掌政權時所采取的措施和政策,以推動國家的發展和管理事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官施常用于描述官員在治理國家、推行政策時的行為和方式。可以用于夸獎官員的善政,也可以用于批評官員的不當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官施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楊震傳》中。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在任職時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為百姓謀福利,因此被稱為“官施”。后來,官施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官員在執政中采取措施和政策,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官施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以官施著稱,為人民做出了很多貢獻。
2. 官施需要深思熟慮,不能草率行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官施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在治理國家、推行政策時施行各種措施,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官員的歷史和治理方式,以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政治制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的校長官施了一項新政策,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參加興趣班。
2. 初中生:我爸爸是一名官員,他常常在工作中官施善政,為人民做出貢獻。
3. 高中生:政府官員應該官施善政,為社會穩定和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