訖役
基本解釋
完工;竣事。 宋 樓鑰 《移長汀庵祭告祝文·畢工奉安神主》:“土木初興,神主告遷,茲焉訖役,奉以言旋。” 金 王若虛 《趙州齊參謀新修悟真庵記》:“肇基於甲午之春,凡再期而訖役,圣位、云堂、齋廚、方丈,總為屋十餘楹。” 元 黃溍 《東陽縣門樓記》:“始作於 延祐 二年冬十月,而訖役於三年春二月。”
成語(Idiom):訖役
發音(Pronunciation):qì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結束工作或任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訖役是由“訖”和“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訖,讀音為qì,意為結束;役,讀音為yì,意為工作、任務。訖役表示結束工作或任務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訖役常用于形容完成一項任務或工作后的喜悅之情,也可以用來表示結束一段工作或學習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訖役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場。在古代,官員們在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后,會向皇帝上報,并由皇帝親自批示“訖役”,表示任務已經完成。后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成了表示結束工作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訖役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訖”為動詞,“役”為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終于完成了這個項目,感到心情愉悅,訖役之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2. 學期結束了,同學們都感到非常高興,訖役之后可以享受暑假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訖役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后,感到非常開心,內心充滿喜悅的情景,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工作、任務相關的成語,如“出使”、“辭職”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終于完成了作業,訖役之后可以去玩了。
2. 初中生:考試結束了,同學們都松了一口氣,訖役之后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
3. 高中生:我終于交完了申請材料,訖役之后可以等待錄取通知了。
4. 大學生:畢業論文終于寫完了,訖役之后可以慶祝一下了。
5. 成年人:工作任務全部完成,訖役之后可以休息一段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