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脩
基本解釋
亦作“ 不修 ”。1.不修明;不整治?!蹲髠鳌は骞四辍罚骸安幻懫湔?,而貪昧於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 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人事曠而不脩?!?br>2.不修繕。 漢 班彪 《北征賦》:“過 泥陽 而太息兮,悲祖廟之不脩?!?br>3.不學習;不講究?!?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高帝紀下》:“ 高祖 不脩文學,而性明達?!?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公為人和易有容,不修苛節,見人無貴賤皆與飲酒?!?/p>
成語(Idiom):不修(bù xiū)
發音(Pronunciation):bù x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修指不修邊幅、不修飾,形容人的外表或言行舉止不整潔、不規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修是由“不”和“修”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一個人不注重外表的整潔和修飾,舉止不規矩,不守禮節,不講究儀態。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儀表和行為不端正,不得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修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一個人的儀表整潔不夠,行為舉止不得體,不守規矩。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穿著打扮上不注重細節,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不規矩,沒有禮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修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強調人的修養和禮儀,認為一個人的儀表整潔和行為舉止應該符合社會規范。因此,不修這個成語就是對不守禮儀、行為舉止不得體的人的批評和警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修這個成語由“不”和“修”兩個字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修”表示整潔、修飾,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不注重整潔、不修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衣冠不整、不修飾,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2. 這個學生不修邊幅,早上上課總是穿得邋遢不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不修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衣冠不整、頭發凌亂,儀表不整潔的形象,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對不修的理解,例如“不修邊幅”、“不修篇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衣服總是臟兮兮的,真是一個不修的孩子。
2. 初中生:他不僅不修邊幅,還經常遲到,老師都對他很失望。
3. 高中生:這個同學不修飾,不但穿著邋遢,而且言辭粗魯,沒有禮貌。
4. 大學生:他這個人不修邊幅,看起來就給人一種不正經的感覺。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不修”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