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社
基本解釋
二十年代文學團體名。1925年成立于 北京 ,因主辦《未名叢刊》、《未名》半月刊,故稱。初由 魯迅 創始,后得其大力支持。主要成員有 韋素園 、 李霽野 、 曹靖華 等。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曹靖華譯<蘇聯作家七人集>序》:“未名社一向設在 北京 ,也是一個實地勞作,不尚叫囂的小團體。”
成語(Idiom):未名社
發音(Pronunciation):wèi míng s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未名社是指沒有名字的社會團體或組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未名社意味著社會團體或組織沒有正式的名稱或標識。它可以用來形容一些秘密的或匿名的組織,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些沒有明確目標、模糊不清的團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未名社常常用于描述一些神秘、匿名或不為人知的組織,例如網絡匿名組織、秘密社團等。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些沒有明確目標或模糊不清的團體,例如一些學術研究團體或興趣小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未名社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中。具體的起源故事已經失傳了,但這個成語在現代漢語中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未名社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漢字都有自己的意義。未表示“沒有”,名表示“名字”,社表示“社會團體或組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秘密組織就像是一個未名社,沒有人知道它的真正目的。
2. 他們創建了一個未名社,以便在匿名的情況下進行討論和交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未名社”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社團的名字沒有被公開,所以它是一個沒有名字的社團,即未名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秘密組織和神秘傳說,以及現代社會中的匿名組織和網絡社群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有一個未名社,大家都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我們一起玩得很開心。
2. 初中生:我聽說學校里有一個未名社,他們在暗中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但是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
3. 高中生:我想加入一個未名社,這樣我就可以通過匿名的方式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了。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有很多不同的未名社,有些是學術研究團體,有些是興趣小組,我覺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