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阪
成語(Idiom):黃阪
發音(Pronunciation):huáng b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黃土高原上的農田,也用來比喻貧瘠的土地或環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黃阪源自中國農村地理環境的特點,黃色是黃土高原地區土壤的主要顏色,而阪則指坡度較大的農田。因此,“黃阪”一詞既可以指代黃土高原上的農田,也可以用來比喻貧瘠的土地或環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貧瘠的土地或環境,也可以用來比喻生活貧困、資源匱乏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黃阪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篇中,描述了莊子游歷黃土高原時看到的農田景象。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人們引申為形容貧瘠的土地或環境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土地真是黃阪,連一棵樹都難以生長。
2. 他出生在一個黃阪的村莊,但是憑借努力,最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黃土高原上貧瘠的土地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黃土高原上看到一片干燥貧瘠的農田,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農村地理環境的特點以及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了解中國的農業發展和土地資源分布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黃阪上的農民們辛辛苦苦地種地。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要珍惜資源,不要讓地球變成黃阪。
3. 高中生(16-18歲):他在黃阪的農田里努力工作,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4. 大學生及成人:經過幾年的努力,他成功地從黃阪的農村走出來,成為了一名成功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