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雅
基本解釋
酒器名。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酒誨》:“ 荊州 牧 劉表 ,跨有南土。子弟驕貴,并好酒,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勝(升),中雅受六勝,小雅受五勝。”
謂合乎《大雅》《小雅》的聲律?!?a href="/r_ci_b3b9ab01fe784ea29231f09758de6e23/" target="_blank">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詠嘆中《雅》,轉運中律?!?呂延濟 注:“中,合也?!堆拧?,大、小《雅》?!?/p>
成語(Idiom):中雅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y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中庸而有雅致的風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的言行舉止既有中庸之道,又有雅致的風度。形容人的儀態端莊、言談舉止得體,既不過分張揚,也不過分拘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儀態和舉止得體,既有莊重內斂的特點,又有一定的優雅風度??梢杂糜诳洫勔粋€人的修養和氣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中雅”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上》中,原文為“中以為雅”。這句話出自《禮記》,意思是“中庸合理而為雅”。后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成語“中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中庸;雅:雅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中透露出一種中雅的氣質。
2. 她的儀態中充滿了中雅的風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中雅”與“中庸”和“雅致”兩個詞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通過觀察和模仿優雅、得體的人的儀態和舉止,進一步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修養、風度相關的成語,如“溫文爾雅”、“文質彬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的舉止中充滿了中雅的風度。
初中生:他的儀態中透露出一種中雅的氣質。
高中生:她的言談舉止既有中庸之道,又有雅致的風度,真是一個中雅的女孩子。
大學生:他的儀態和舉止非常中雅,給人一種莊重而優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