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
成語(Idiom):拾荒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拾取廢棄物品或殘余物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拾荒是指在廢棄物品中尋找有價值的東西,或者在他人不要的殘余物資中找到可以利用的資源。這個成語比喻利用他人不要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拾荒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個人或團體在困境中尋找解決辦法,或者利用他人的資源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或團體對資源的有效利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拾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一書中。荀子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在這本書中寫道:“拾荒者不辭辛勞,而富人不知其所以富也。”這句話意味著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為他們能夠利用他人不要的殘余物資,而拾荒者則不畏辛勞,通過拾取廢棄物品來獲取財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拾荒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拾”和名詞“荒”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垃圾桶里拾荒,找到了一些可以回收的廢品。
2. 這個社區里有很多人靠拾荒維持生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拾荒”與拾取廢棄物品的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垃圾桶中尋找有價值的東西,或者一個團體在利用他人不要的殘余物資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廢品回收行業,以及相關的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議題。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拾荒相關的成語,如“拾人牙慧”、“拾金不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公園里看到一個拾荒者,他正在撿垃圾。
2. 初中生(13-15歲):拾荒者通過回收廢品來換取一些零花錢。
3. 高中生(16-18歲):拾荒者的辛勤勞動為社會環境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