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十三
基本解釋
宋 代刑法從輕發落的杖數。后亦泛稱責打。 宋太祖 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輕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輕為杖六十,臀杖十三。參閱《宋史·刑法志一》。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三五出:“末:‘推得沒巴臂。’生:‘門子打十三!’” 元 孟漢卿 《魔合羅》楔子:“你若無事到他家里去,我一準拏來打十三。” 明 高明 《琵琶記·琴訴荷池》:“背起打十三,那廝不中用,只教他燒香。”
成語(Idiom):打十三
發音(Pronunciation):dǎ shí s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打麻將時,一方在累計得分時達到130分,即可獲得勝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十三是一種麻將術語,其中的“十三”指的是130分。在麻將游戲中,每個玩家根據手中的牌進行胡牌、杠牌等操作,同時會根據得分來判斷輸贏。當一方累計得分達到130分時,即可宣告勝利,也就是打十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打十三這個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在麻將游戲中一方累計得分達到130分,取得勝利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其他競技比賽或游戲中一方輕松獲勝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打十三這個成語的起源與麻將游戲有關。麻將是中國傳統的一種棋牌游戲,流行于全國各地。在麻將游戲中,每個玩家都希望能夠累計得分,最終達到130分,以獲得勝利。因此,打十三就成為了形容在麻將游戲中獲勝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打十三是一個動賓短語,其中“打”是動詞,表示進行麻將游戲;“十三”是數字詞,表示130分的得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手氣真好,一局麻將就打十三了。
2. 昨天晚上和朋友打麻將,我終于打十三了,太開心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麻將游戲相關的圖片、場景進行聯想記憶。想象自己在麻將桌前打牌,累計得分達到130分,獲得勝利的場景,加深對打十三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麻將游戲相關的成語和術語,例如“和牌”、“杠牌”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和小明一起玩麻將,我打十三了,他輸了。
2. 小學生:我跟爸爸玩麻將,我打十三了,爸爸很高興。
3. 初中生:我們班同學經常在課間打麻將,我昨天打十三了,贏了好多錢。
4. 高中生:晚上和朋友聚會打麻將,我打十三了,大家都很驚訝。
5. 大學生:我們宿舍經常打麻將,我打十三了,大家都向我學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