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割
基本解釋
本指切割一次,后即用為行使一次或負責一次之詞。語本《后漢書·班超傳》:“昔 魏絳 列國大夫,尚能和輯諸戎,況臣奉大 漢 之威,而無鈆刀一割之用乎?”《文選·左思<詠史>詩》:“鈆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 呂延濟 注:“以鈆為刀,只可一割不可再用,言愿當一割之任,奮策於敵國也。”《梁書·孔休源傳》:“臣以庸鄙,曲荷恩遇,方揣丹誠,効其一割。”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贈處》:“陸則破駟,水則殲蛟,能忘一割之司,久作雙函之秘。”
成語(Idiom):一割
發音(Pronunciation):yī g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分割、切斷,也可指割席斷交,斷絕關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割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它的基本含義是指分割、切斷。在引申義中,一割還可以指割席斷交,即斷絕關系。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兩個人或兩個團體之間的關系被徹底斷絕,再也無法修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割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際關系的變化,特別是指兩個人或兩個團體之間的關系徹底破裂、無法挽回的情況。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描述友誼、合作、合伙等關系的終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一割的具體起源故事目前并不清楚,但可以推測它可能源于古代戰爭時期的割席斷交的習俗。在古代,割席斷交是表示徹底斷絕關系的一種方式,當兩個人或兩個團體之間的關系破裂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時,一方會將席子割斷,象征著徹底斷絕關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割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一”是數詞,表示一個;“割”是動詞,表示割斷、切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友誼已經一割兩斷了。
2. 由于利益分歧,兩個公司的合作關系已經一割為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一割”這個成語:
1. 將“一”字與“割”字分開記憶,先記住“一”字表示一個,再記住“割”字表示割斷、切斷。
2. 想象兩個人之間的關系被一把刀割斷,再也無法修復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一割”相關的成語,如“割席斷交”、“一劍兩斷”等,以擴展對于關系斷絕的描述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之間的友誼已經一割兩斷了,再也不是好朋友了。
2. 初中生:由于意見不合,兩個團隊的合作關系已經一割為二。
3. 高中生:他們的親密關系在那次爭吵后一割兩斷,再也沒有聯系過。
4. 大學生:他們的合作伙伴關系已經一割兩斷,彼此不再合作。
5. 成年人:由于背叛,他們之間的友誼已經一割兩斷,再也無法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