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壒
基本解釋
飛揚的灰土。亦喻指塵世;塵俗。 宋 蘇轍 《御風辭》:“天地肅然,塵壒皆盡。” 宋 趙抃 《題周敦頤濂溪書堂》詩:“清深遠城市,潔浄去塵壒。” 明 李東陽 《和蕭封君鳳儀遺詩四十韻》:“ 東吳 有 蕭子 ,結髮稱奇男。昂霄出塵壒,氣與虹蜺參。” 清 姚鼐 《方侍廬先生墓志銘》:“先生為文,高言潔韻,遠出塵壒之外。” 王旡生 《中國歷代小說史論》:“以鴻冥蟬蛻於塵壒之外,見濁世之不可一日居。”
成語(Idiom):塵壒(chén rě)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 r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塵埃飛揚、土石翻騰的樣子。形容戰爭、混亂或紛爭時的景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塵壒是由“塵”和“壒”兩個字組成。塵指飛揚的塵土,壒指翻騰的土石。塵壒形容戰爭、混亂或紛爭時,煙塵四起、土石翻飛的景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戰爭、動亂、紛爭等場景。也可以用于形容某種局勢或環境的混亂不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塵壒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塵壒之中,何以別君子與?”意為在混亂的戰亂之中,如何辨別出真正的君子。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用來形容戰爭或混亂時的景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塵壒是由兩個形象生動的字組成,形容戰亂時的景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戰爭爆發后,整個城市陷入了塵壒之中。
2. 這個國家長期處于塵壒之中,民不聊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塵土飛揚、土石翻騰的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戰亂或混亂的成語,如“風聲鶴唳”、“烽火連天”等。同時,也可以了解相關歷史事件或戰爭,來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戰爭爆發后,我家附近的塵壒讓我很害怕。
2. 初中生:歷史書上描述了塵壒之中人們的苦難。
3. 高中生:塵壒之中,他們用堅定的信念和勇氣迎接挑戰。
4. 大學生:這個國家長期處于塵壒之中,需要重建和發展。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