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兆
基本解釋
豐年的瑞兆。俗謂瑞雪兆豐年,亦有以春雨或霧淞為豐年瑞兆的。 南唐 李中 《喜春雨有寄》詩:“最憐滋壠麥,不恨溼林鸎;父老應相賀,豐年兆已成。” 宋 強至 《詰朝雨寒密雪雜下輒成一篇呈諸匠者幸賜光和》詩:“真宰恩先漏,豐年兆逆占。” 明 謝讜 《四喜記·喜逢甘雨》:“玄冥已報豐年兆,對酒且開懷抱,醉聽前村喜雨謡。”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繼閲類書載 齊 諺云:‘霜淞如霧淞,貧兒備飯甕。’亦以此為豐年兆。”亦省作“ 豐兆 ”。 宋 宋祁 《和樞密晏太尉<元日雪>》:“豐兆歡歌誰不爾,百官兼放五門朝。” 元 戴良 等《甲辰元日對雪聯(lián)句》:“三冬不作雪,元日乃飛花;殆似呈豐兆,還如獻歲華。”
成語(Idiom):豐年兆
發(fā)音(Pronunciation):fēng nián z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預示著豐收年景的征兆或跡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農(nóng)作物豐收的跡象或者是事物發(fā)展順利的預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農(nóng)作物豐收的景象,也可以用來形容各種事物的順利發(fā)展或者是好的預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豐年兆”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冬,衡仲如晉,見子桑。子桑曰:‘豐年兆矣。’”這是說冬天時,衡仲去晉國,見到子桑,子桑說:“豐年的跡象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這里的“豐年兆”指的是農(nóng)作物豐收的預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豐年”和“兆”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今年的收成非常好,這是豐年兆。
2. 這個項目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是事業(yè)豐年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豐年兆”與豐收的景象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圖像記憶,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農(nóng)作物豐收相關的成語,如“五谷豐登”、“稻谷豐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年的果園里有很多果實,真是豐年兆啊!
2. 初中生:考試成績出來了,我取得了好成績,這是我學習努力的豐年兆。
3. 高中生:我在社團中擔任了重要職務,這是我個人能力的豐年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