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湍
基本解釋
急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 白水 ﹞水出山腹,掛流三四百丈,飛湍林表,望若懸素。” 唐 李白 《蜀道難》詩:“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厓轉石萬壑雷。” 明 練于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三十六峯凌虹霓,飛湍噴雪臨迴溪。”
成語(Idiom):飛湍(fēi tuān)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t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水流湍急、迅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湍是由“飛”和“湍”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飛指迅速飛躍,湍指水流湍急。飛湍形容水流湍急、迅猛,有強烈的沖擊力和動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水流湍急的情景,也可用于比喻形容事物迅猛、激烈的變化或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十一年》中有一則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昭公在位期間,國內發生了一次大洪水。洪水泛濫,水勢湍急,形成了一片飛湍。這片飛湍給昭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飛湍”來形容水流湍急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河水飛湍,聲如雷鳴。
2. 山間有一條飛湍奔流的小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條湍急的河流,水流迅猛地飛躍而過,形成了飛湍的景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形容水流的成語,例如“波濤洶涌”、“江河日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魚在飛湍中嬉戲。
2. 小學生:雨后的溪水變成了一條飛湍。
3. 初中生:暴雨過后,山間的河水變得飛湍湍的。
4. 高中生:經過多年的發展,科技行業正經歷著飛湍般的變化。
5. 大學生:這個城市的變化真是飛湍般的迅速。